和一群人去KTV,有没有碰到下面这种情况:不擅长唱歌,因此在一大群人面前,想唱又不好意思开口;唱得正陶醉时,被别人切歌;遇到“麦霸”,拿着话筒就不撒手;别人点的每首歌,某人都要插一脚进来合唱……最近几年又有一种新的尴尬出现:一个人专注唱歌却无人欣赏——其他人都在低头玩手机。
但从2015年开始,在一线城市的商场、超市、电影院等地,就开始出现一种能容纳两三个人的玻璃亭,里面是大家很眼熟的点唱屏幕,有话筒和耳机,支持微信、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和投币支付。经过这些玻璃亭,总是能看到年轻人在里面唱的忘我,罔顾周围熙攘的人群。
市场上常见的
迷你KTV,一般是个大约可容纳3到4人的透明玻璃房,面积2平方米左右,设有一套触屏点歌和播放系统、两副耳机、两只话筒、两个高脚凳。用户用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进入系统,选择时段,通过手机付费来点歌、唱歌。一曲唱罢,系统给出评分,歌声将被同步录制下来,保存在微信中,也可分享到朋友圈。在“小亭子”里唱歌,完美避开了传统KTV中的种种尴尬场景。这让迷你KTV有了成为KTV包房“尬唱”终结者的潜力。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,用户大可以安心当“麦霸”、“追星”,以及秀恩爱。
迷你KTV最初从何而来?一种说法是2003年~2004年源于日本。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,在日本,迷你KTV又被称作“一人卡拉OK”。据日本全国卡拉OK事业者协会发布的资料显示,日本的卡拉OK场所自2000年起不断减少,卡拉OK的使用正逐渐从团体使用趋向于少数人使用,甚至个人使用。于是, “一人卡拉OK”应运而生。
对于KTV项目来说,人类天生就有唱歌的需求,这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本能。但在最初,线下KTV的服务是远远不够好的,它处于“满足客户的性能需求”虚线的下边。客户还没被教育,麦克风经常坏掉,关键是,点歌系统还那么难用,服务员的帮助是必须的。
迷你KTV对标的是核心碎片化时间的人群,不管是一个人逛街的“轻度孤独症患者”,还是等餐、等电影开场的“无聊恐惧症候群”,迷你KTV给了人们除刷手机以外的更多选项。因此,多设置在商场游戏厅,或是在商场人流量较多的地方。简而言之,迷你KTV以短平快的方式,满足年轻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升级需求,这正是其与众不同及快速发展的原因。